最新动态

巴南河街改造现老镇百年文脉

发表日期:2018-03-10作者:cqyaoyang阅读量:

在巴南区的临江地区,有一块特殊的区域,它就是由四条老街组成的木洞老镇。作为我市划定的28个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之一,木洞老镇“河街”改造的启动备受关注。近日,记者走进木洞,感受老镇的历史文脉。
    一个曾经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
    坐落于长江南岸。据镇志记载,自古以来,木洞就是连接南川、涪陵的陆上交通要道和长江边的重要水运码头。唐代时,木洞有“舟中集市”之称;明代时,成为川东“四大名镇”之一;清代和民国时期,设有云贵川湘鄂五省会所,协调商业贸易相关事宜,美、英、日也在此设立了商务代办机构。
    “到上个世纪50年代,木洞经历了超过300年的繁华。”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蒋效伦介绍,那时,木洞是一个“百日场”(即天天都赶场),商贸繁荣。在陆路上,木洞至南川石板道上的货担往来摩肩接踵;在水路上,一批批大型木船停泊夜宿,不少商人在河坝上搭建临时商铺和客栈。最终,木洞江边形成了著名的“五里长街”和“一里码头”。
    今年46岁的李隆伍是木洞“水上漂”豆花的第三代传人,他告诉记者,早在百年前,他的外婆就在河街售卖豆花,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豆花制作技艺,深受往来客商的欢迎。“那时,外婆一天最多要售出上千碗‘水上漂’豆花,一家人几乎要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左右。”
    老镇居民世代守护与传承文脉
    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木洞老镇的繁华也逐渐落幕。”蒋效伦说,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,货物逐渐转为车辆运输,木洞至南川的石板道上,行人日渐减少,“五里长街”的景象一去不复返。随着长江航运业的发展,以人力为主的木船也逐渐退出航运舞台,木洞江岸“一里码头”停泊的木船越来越少,临时河街慢慢消失。
    随着木洞老镇的落寞,不少居民搬出了老镇,但仍有一些老镇居民坚守着自家的老旧院落,今年74岁的苏维信就是其中之一,“虽然老镇没有了以前的繁华,但我们的根在这里,舍不得离开。”
    “我们家世代在此居住,这个祖屋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苏维信指着祖屋墙上的爷爷画像说,他们一家世代经商,爷爷在走南闯北数十年后,看中了木洞的繁华和商机,最终决定在木洞落脚,建起了苏家大院。
    苏维信说,这座苏家大院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,如今他的孩子也成家立业,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很好,但他还是不想离开这个院落。“我不求城市中的高楼洋房,只想守住祖辈留下来的这一份家产。”
    老镇上,与苏维信有相同想法的还有许多人。据统计,现今仍有近2000人常住老镇,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保护和传承着老镇的文脉。
    河街改造,老镇复兴迈出第一步
    “木洞老镇纳入全市28个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中,这或许将成为木洞老镇复兴的一个契机。”面对如今已十分破旧的老镇,木洞镇副镇长王强说,一直以来,木洞老镇的保护和合理开发都备受老镇居民们关注,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,木洞老镇改造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启动,这也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老镇的整体保护与开发。现今木洞镇堤防工程的建设,则让木洞迈出了复兴计划的第一步。
    王强介绍,堤防于2013年开始建设。考虑到堤防地处河街地段,因此木洞极力争取将河街打造融入到堤防建设中——在靠近老镇的800米地段,建设具有老街传统建筑风貌的店铺,将木洞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,打造现代版的河街,重新聚拢商气和人气。
    “目前,我们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,预计年内新的河街就将建成,明年就将正式开放。”王强说,新的河街建成后,类似于“水上漂”豆花、木洞蜜饯、木洞油酥鸭、木洞土酒等具有木洞地方特色的饮食和小商品都将入驻其中。随着滨江堤防公路逐渐延伸至南岸,届时主城到木洞的时间将在30分钟以内,木洞河街也将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    木洞还将按照老镇保护发展规划,严格保护、修缮老镇核心区,整合打造老镇风貌控制区,适度开发协调区,进一步挖掘老镇的历史文化,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巴渝传统风貌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老镇,促进旅游业发展,再现老镇昔日繁华。
版权所有:沙坪坝区万利殡葬用品经营部渝ICP备案 0902791654技术支持:遥阳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