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公墓讲述50名老人墓地一日游 称和公园景色不相上下

发表日期:2018-03-12作者:cqyaoyang阅读量:
陵园确实是个好地方,有空去坐坐,会悟出很多事情,少很多烟火气,平很多不平事,笑很多可笑事。

  陆幼青《死亡日记》

  在眼前的这个时代,一切事物一天就会老去。当我们穿越生命,我们会在身后留下三四个自己的形象,每一个都不一样。我们看着它们穿过时光的尘雾,就像看着我们不同年龄的肖像。

  8月17日,50名老人来到长春人文纪念园(息园)参观游览,他们是长春人文纪念园开通都市陵园人文游后的首批游客。这是一次试水破冰之旅,50名老人成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。这些老人们的一言一行,得到了人文纪念园从上到下的关注。

  谁也无法否认,在国人的思维中,坟墓是“阴森”、“恐怖”的代名词。除非安葬祭扫,否则陵园是不常去的“是非之地”。

  “在我们国家,人都忌讳说到死,更别提深入了解。”李亮说,在人文纪念园工作多年,她和同事们的心态已经释然,“其实正确对待死亡,主要是心态,平常的就跟我们吃饭一样就好。”

  “只有人敢这么做、不怕指责去做,未来,人们才有可能坦然地、不再避讳地谈论死亡和墓地游。”长春人文纪念园副总经理李亮语气和缓坚定地说,人文纪念园一直走在殡葬改革的前沿,开展都市人文游肯定会有人不理解,带来阵痛。但正是这样,才需要做工作,改变老百姓的观念,移风易俗。尽管这一切,在国外已经形成系统的“死亡教育”。

  意料之外>>

  参观陵园报名人数超出预期

  人数初步定在30人,可是没想到来了50位老人

  “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陵园特殊,人们没事不会想到往这里逛,与旅游似乎根本不搭界。”李亮说,考虑到此,第一批游客是小范围的试探,人数初步定在30人。可是没想到,社区报名人数超出了大家的预期。“老人们并没有预想的那样,避讳谈死亡,去墓地。”

  50名老人全部来自长春市长通街道办事处东大社区,年龄最长者已经85岁。他们统一穿着人文纪念园提供的白色T恤,戴着小红帽,乍一看,和国内众多的夕阳红旅游团,并无差异。

  乘坐园区内的小火车,导游带着老人们驶向了第一站文化艺术墓园区,园区内墓碑,不是按照传统墓园的整齐排列、集中的形式建设,而是结合每个逝者,根据个人特色雕塑展示。天空晴朗,绿草地上,一个个匠心独运,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雕塑下,包括末代皇后婉容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、小巷总理谭竹青等长眠于地下。

  墓园是逝者的归宿之地,也是后人拜谒和纪念之地。李亮说,文化艺术墓区营造的是一种充满强烈个人色彩和艺术气息的氛围,“让人打消墓园阴森、恐怖的念头,创造一个‘逝者安息,生者欣慰’的环境。”置身其中,老人们耐心地听着导游的介绍,遇到关注度高的名人,大家还热议几句,更感兴趣的是名人传奇一生的故事。每座名人坟墓都是一个故事,一个景点,一个人的风范,是充满艺术气息的“露天博物馆”。

  “墓园的建设理念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遵循风水、融入文化,在突出景观的艺术性、观赏性的基础上,把墓园打造成融祭祀追思、观光旅游、人文展览为一体的人文纪念园。”李亮说,“陵园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,而人文纪念园,收集城市的历史、致力于输出人文精神、开展生命教育。”

  转变观念>>

  游览结束后老人们评价很高

  很多老人称,和长春的其他公园景色一样美

  而让工作人员预料不到的是,游览结束后老人们的评价很高。“景色确实不错,和想像中不一样。”李阿姨说,社区报名时,很多人都说:“去那地方干什么。”但是真正地置身其中,和长春的其他公园景色一样美。

  “事先准备了很久,但还是担心不被接受和认同。”李亮说,可是老人们的言行,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想。一位85岁的阿姨说出了她的心里话。“原来我们都不知道(这地),今天我非常高兴,回去之后,我得好好跟大伙宣传,让大伙都来参观。”“我连死后在什么地方那都是明白的。”老人朴实、风趣的讲话,获得其他人的认可,大家都不由得笑了起来。很多老人面对采访,纷纷称没想到,景色这么美,这次游览,改变了他们从前对于陵园的印象。

  “这次‘康乐之旅’主要与社区合作,陆续还有其他社区加入,通过游览,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,真正使他们老有所乐。”李亮说,“在这里让逝者安息,让生者安乐、更加珍惜生命和生活。”李亮说,这也是都市人文游所致力追求的。

  “破冰”之旅>>

  生者安乐逝者安息和谐共生

  开放区域属陵园景观区,包括儒释道文化景观、近水风光等

  “我想墓园旅游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成为大家旅游的主流。”李亮坦诚地说,人文纪念园开展都市人文游的想法早已有之,这次试水对于园内工作人员也是一次考验,墓园变成公园,各种可能遇到问题,工作人员事先在办公室讨论了无数次,可是,老人们的态度超出了预期,不介怀的态度,让接下来的游览变得休闲轻松。

  ‘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’曾子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。走在园区内的24孝景观大道上,老人们议论纷纷,关于孝心,他们最有发言权。在至今长春人津津乐道的孝子坟前,老人们仔细地看着雕像,那是老长春人的记忆。

  在园内转了一圈后,一行人的终点到达了栖子湖。在湖边的绿地上,早立起了遮阳伞,准备好了象棋、扑克,老人们三五成群,或观景、或打牌、或下棋其乐无穷。更有园内的工作人员,摘来了园子里的秋果,请大家尝尝鲜。

  生者欢乐、逝者安息此刻和谐共生。“人文纪念园是不折不扣的墓园,开放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对游客开放。”李亮说,传统的私人墓区不在开放范围之内。目前开放的区域属于陵园内的景观区,包括儒释道文化景观、近水的风光等。“这里仍是逝者安息的地方,特别喧嚣或与陵园氛围不合的活动,一律杜绝。”而在园区的布局图上,也可以清晰地看到,景观区与私人墓地之间,有着明显的分隔。

  墓园文化>>

  它是最直接的生死教育场所

  感受生命真谛,并将面向白领开展减压之旅

  而实际上,老人并不是人文纪念园主要的目标人群,“墓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死教育的场所,这是墓地不同于别的文化教育独特的地方。“因为它最直接。”李亮说,人文纪念园适合各类人群的观光游览。针对各大院校师生,墓园开展“发现之旅、探索之旅”,在这里可以感受生命的真谛、寻找答案;“面向都市白领,开展减压之旅。”李亮说,墓地是一个人盖棺论定的地方,人们用倒叙的思路看这个人,对错、是非、荣辱感受更深。活着的人对于自己的挫折,对社会问题的看待,更加平静。

  “当你看到墓地的时候,你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,好好过。” 李亮说,一些新来的员工,遇到挫折的时候,李亮都建议他们去园区内走一走,静静心,思考人生的意义。

  人文纪念园在遵循传统的观念同时,兼容现代化的理念,追求二者的共生、融合。“我们希望通过传达出来的讯息和实际的行动,改变过去迷信的观点,让人在有生之年,生者活得美好、逝者了无遗憾。”李亮说。

  “毕竟时代在进步,观念在更新,不能靠吃老本。”李亮说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进程的加快,传统丧葬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必须革除,代之以适应现代理念的新时代的丧葬习俗。而长春人文纪念园,作为城市的公共配套设施,有如此美景,理应让全市的老百姓享受这样的自然和生态。

  至于人文纪念园,正逐步实现由墓地到公园的转变。开放后的陵园,不走商业化道路,致力于永久不收门票。

  (记者 邵梁/报道 董竞琦/摄)

  链接:世界著名的墓地游

  中央陵园位于奥地利维也纳,这一墓地占地面积达2.4平方公里,是欧洲的第二大墓区。正像维也纳是个古典音乐之都一样,这里是许多古典音乐家和作曲家的归宿之地。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贝多芬、舒伯特、施特劳斯等人的坟墓。

  拉雪兹神父公墓坐落在巴黎市东面,是被正名的世上最著名的墓区。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数不胜数。在一次墓地竞选活动中,有很多名人的遗体被移于此地。其中包括莫里哀和他的情人、普鲁斯特、王尔德、邓肯、肖邦、巴尔扎克等。如果未来你在巴黎的某一天没什么事的话,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游览地。
版权所有:沙坪坝区万利殡葬用品经营部渝ICP备案 0902791654技术支持:遥阳科技